跳到主要内容

23考研政治主观题笔记

本文仅用于研究生考试政治科目的复习

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 唯物论

1.1 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 是什么(自然界、人类社会)
    • 自然界是什么:人类社会的基础
    • 人类社会是什么:人通过实践从自然界分化
    • 自然界、人类社会密不可分
  • 为什么(出现环境、资源等危机)
    • 本质:人与自然失衡
    • 原因:不当的实践活动
  • 怎么做
    • 认识到重要性
    • 遵从自然规律
    • 生态文明建设: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1.2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准确识变、主动求变)

  • 是什么(区别和联系)
    • 客观规律性:物质范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主观能动性:意识范畴,是人主观意识的特征
    • 联系:使用主观能动性需要尊重客观规律,认识客观规律需要利用主观能动性
  • 怎么做: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 辩证法

2.1 联系的普遍性(全面看待问题,大局意识)

  • 是什么:联系普遍存在,世界是统一体,没有孤立的事物
  • 怎么做:看到外部联系和内在联系,全面看待问题,反对形而上学

2.2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敢于斗争,事物发展的动力)

  • 是什么
    • 矛盾:是外部和内部的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 同一性:相互联系、吸引、肯定,决定发展基本方向
    • 斗争性:相互区别、排斥、否定,是发展的决定因素,推动物质质变;表现为一方克服一方或两者融合为一体
  • 怎么做:既要看到同一性,又要看到斗争性

2.3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个性与共性,“马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 是什么
    • 矛盾: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共同作用
    • 普遍性:共性的,绝对的,无条件的,贯穿始终的
    • 特殊性:个性的,相对的,有条件的,不同事物不同时刻不同矛盾
  • 怎么做:既要看到共性、反对经验主义,又要看到个性、反对教条主义

2.4 矛盾的主次(统筹兼顾,“两点论”与“重点论”)

  • 是什么
    • 矛盾:事物是众多矛盾的统一,有主要有次要
    • 主要矛盾:起决定作用,占支配地位
    • 次要矛盾:起影响作用,处于服从地位
  • 怎么做:抓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兼顾次要矛盾,反对“一点论”(只抓主要矛盾)和“均衡论”(不分主次)

2.5 量变与质变(底线思维)

  • 是什么
    • 事物发展阶段:量变与质变
    • 量变:事物数量增减,连续的、不显著的
    • 质变:事物性质变化,突变的、显著的
    • 关系:量变是必要准备,质变是必然结果
  • 怎么做:既要看到量变、反对“激变论”,又要看到质变、反对“不变论”

2.6 否定之否定(道路曲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是什么
    • 事物发展过程: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 肯定:维持自身存在
    • 否定:决定自身发展
    • 否定之否定: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扬弃”
  • 怎么做:既要看到前进性、反对“循环论”,又要看到曲折性、反对“直线论”

3 认识论

3.1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实践出真知,真理检验标准)

  • 区别:
    • 实践:是物质活动,是能动地改造世界
    • 认识:是意识活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 联系:
    • 实践:认识的来源,发展的动力,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认识:指导实践,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可以指导实践获得成功
  • 实践和认识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
  • 要实现实践与认识的统一

3.2 认识的运动性(两次飞跃,理论进步)

  • 是什么
    • 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再到认识,不断反复、无限发展
    • 第一次飞跃:实践中形成感性认识,通过筛选上升到理性认识
    • 第二次飞跃:更重要,用理性认识指导实践,得到检验
  • 怎么做: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实际相结合

3.3 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灵感、意志力)

  • 理性因素:理性直观、理性思维,指导作用
  • 非理性因素:情感和意志,不自觉性、非逻辑性,激活、驱动、控制作用

3.4 真理与价值

  • 是什么
    • 区别
      • 真理: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客观的
      • 价值: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主观的
    • 联系
      • 坚持真理:追求价值的前提
      • 追求价值:坚持真理的目标
  • 怎么做:反对只看到真理的形式正义,反对只看到价值的功利主义

3.5 真理与谬误

  • 是什么
    • 区别
      • 真理: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 谬误:客观事物的错误认识
    • 联系
      •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阶段性的,超出适用范围就会成为谬误
      • 谬误往往是真理的先导,不断探索即可将谬误领向真理
  • 怎么做:正视错误,在错误中发现真理

4 唯物史观

  • 人民群众:社会物质、精神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但会受历史条件制约
  • 做法:坚持群众路线,为群众服务

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5 延安精神

5.1 延安精神的内容(历史功绩)

  • 集中统一领导抗日战争
  • 延安整风运动,肃清主观主义,形成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召开中共七大,将毛思想写入党章,标志我党走向成熟
  • 号召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 铸就了伟大的延安精神:“正确的思想方向”+三大作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5.2 延安精神的意义、做法

  • 坚持正确思想方向
  •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 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站稳人民立场
  • 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脚踏实地苦干实干
  • 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自我革命,从严治党

5.3 过去的延安与今天的北京

  • 历史任务
    • 延安:“站起来”,领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扭转中国命运
    • 北京:“富强起来”,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中国方向
  • 政治思想组织
    • 延安: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同志核心地位,毛思想写入党章
    • 北京:中共二十大,确立习近平同志核心地位,确立习思想为指导思想
  • 历史之问(跳出历史周期律)
    • 延安:第一个答案(民主)
    • 北京: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

6 党史

6.1 党成立的意义

  • 一个核心:中华民族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 两大任务:民族独立,国家富强
  • 三个改变:中华民族的发展方向,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世界发展的趋势格局

6.2 党的百年成就

  • 四大成就: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就
    •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

6.3 党的百年经验(成功原因)

  • 三大原因:
    • 马克思主义指导
    • 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
    • 中华民族团结奋斗

6.4 自我革命(党的建设)

  • 原因:
    • 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
    • 从容应对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考验
    • 领导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方法:
    • 贯彻从严治党,加强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定理想信念
    • 加强思想建设,深入反腐败斗争
    • 加强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

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7 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

7.1 二十大(“两个确立”)

  • 地位:迈向第二个百年计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大会,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
  • 内容:
    • 理论上:
      • 过去:总结了十八大以来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的成果
      • 现在:阐述了马中化新境界、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 未来:为进一步推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作出指引
    • 实践上:
      • 过去: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过去十年的伟大变革
      • 现在:阐述了眼下五年党和国家的发展方针,作出全面部署
      • 未来: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蓝图

7.2 “两个确立”的意义

  • 是什么
    • 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
    • 确立习思想的指导地位
  • 为什么
    • 党在新时代的重大政治成果
    • 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心愿
    • 对党和国家发展、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有决定性意义
  • 怎么做
    •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 全面贯彻习思想
    • 坚定不移地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中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7.3 民主、人民监督(打破历史周期律的第一个答案)

  • 我国民主是全过程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
  • 有完整的制度程序、参与时间
  • 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
  • 是全方位民主,是最广泛真实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

7.4 党的自我革命(打破历史周期律的第二个答案)

  • 自我革命:党的鲜明品格和显著标志
  • 做法
    • 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 推进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

7.5 把握新时代中特社会主义思想

  • 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
  • 坚持马主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特社会主义
  • 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

7.6 实践中取得的规律性认识

  • 党领导是中特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 中特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 团结奋斗是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
  • 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由之路
  • 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的必由之路

8 中国式现代化

8.1 特征

  • 由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 特征:人口巨大,共同富裕,物质精神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

8.2 共同富裕

  • 共同富裕:中特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 全体人民的富裕:不是少数人富裕、也不是平均主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
  • 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8.3 如何推进

  • 新“三步走”战略
    • 2020年以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2020年至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 2035年至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8.4 如何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优异答卷

  •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 坚持党领导、坚持中特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深化改革、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9 新时代成就与未来发展

9.1 十八大以来的成绩

  • 迎来党的百年华诞
  • 中特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9.2 十八大以来成绩的意义

  • 百年大党更加坚定有力
  • 中国人民前进动力更加坚定
  • 改革开放和中特社会主义建设进程深入推进
  • 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新的活力

9.3 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 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
  •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业链可靠性
  • 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9.4 科教兴国、人才支撑

  • 教育、科技、人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和战略性支撑
  •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 贯彻科教兴国,建设人才强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四 思想道德与法治

10 民族复兴的接班人

  • 做法:
    • 政治上:鉴定马主义信仰、中特社会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
    • 思想上: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 观念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 行动上: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

11 人生观

11.1 如何看待人生价值

  • 是什么
    • 自我价值:对自己生存发展的价值
    • 社会价值:对社会、他人的价值
  • 为什么(地位)
    • 自我价值:个体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价值的前提
    • 社会价值: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自我价值的保障
  • 怎么做
    • 用劳动和聪明才智为国家、社会奉献,为人民服务

11.2 如何实现人生价值(青春理想)

  • 做法
    • “小我”融入“大我”,淡化私心、名利、物欲
    • 立大志,有担当,努力学习,积极实践
    • 确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做高尚的人
    • 当代大学生的时代责任,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

12 理想信念

12.1 理想信念的作用(精神之“钙”)

  • 是什么
    • 理想:实践中形成的、可能实现的向往与追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 信念:认识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
  • 为什么:
    • 理想信念是人生发展的内在动力
    • 理想信念的作用:提供目标、动力、精神支柱、精神境界、凝聚家国情怀

12.2 理想与现实的联系

  • 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
    • 现实包含理想、孕育出理想
    • 理想包含现实、可以转化为现实
  • 理想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 理想需要艰苦奋斗

12.3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禾下乘凉梦”)

  • 是什么
    • 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依赖于社会理想
    • 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最根本
  • 怎么做
    • 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
    • 勇于追求个人理想

13 中国精神与爱国主义

13.1 中国精神

  • 内涵:伟大的创造、奋斗、团结、梦想精神
  • 表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 作用:凝聚力量的纽带、激发创新的动力、推进复兴伟业的精神支柱

13.2 爱国主义

  • 是什么:对家园、民族、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
  • 怎么做
    • 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和统一
    • 对骨肉同胞的热爱
    • 对灿烂文化的热爱
    • 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14 有道德、讲法治

14.1 集体主义和革命道德(红色基因)

  • 集体主义
    • 国家、社会、个人的辩证统一
    • 国家、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 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 革命道德
    • 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奋斗
    •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 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 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14.2 德治与法治

  • 是什么
    • 法治:治国理政基本方式,根本性
    • 德治:治国理政重要方式
    • 相辅相成,不可忽视
  • 怎么做
    • 强化道德对法律的支撑作用
    • 用法律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

五 形势与政策及当代世界经济政治

15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15.1 如何看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 国际上
    • 负面: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我国发展面对更多逆风逆水外部环境
    • 正面:国际力量深刻调整,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
  • 国内方面
    • 不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改革任务艰巨,特别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 优势:转向高质量发展,制度优势、经济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

15.2 综合国力竞争

  • 是国家内部生存发展、对外影响力量的总和
  • 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是各因素的总和

15.3 如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

  • 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维护世界和平
  • 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反对干涉别国内政
  • 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支持发展中国家发展
  • 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
  • 以“一带一路”为重点打造国际合作平台,为世界发展注入动力

15.4 “中国责任论”

  • 西方国家错误指责中国制造世界问题
  • 中国的首要责任是解决自己的事情
  • 中国是负责任大国(世界和平、全球发展、国际秩序)
  • 国际责任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15.5 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 经济上:全球开放的推动者,世界经济的动力源,拓展商机的大市场
  • 政治上:坚定维护多边主义,维护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体系,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 生态上:贯彻新发展理念,走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

15.6 国际问题上的一贯倡议

  • 坚持开放合作、坚持互利共赢,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
  • 大力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繁荣美丽的世界
  • 坚持互利共赢,造福人民
  • 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和全球性问题
  • 维护联合国和国际法,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

16 对外开放(全球化,贸易战,上合,“一带一路”,进博会)

16.1 全球化的困境

  • 全球化是什么:全球称为经济活动的统一整体,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 困境: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抬头,面临风险
  • 做法:各国拿出更大勇气,推动开放合作、共同发展

16.2 如何应对逆全球化

  • 继续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
  • 继续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16.3 如何看待“一带一路”

  • 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经济政策、发展战略对接,实现共同繁荣
  • 原则:共商、共建、共享
  • 理念:开放、绿色、廉洁、合作
  • 目标: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

17 和平主义与霸权主义

17.1 当前政治格局

  • 两极格局解体,冷战思维长期存在,部分国家仇视和误解中国,中国应主动与其交流,增进了解、化解矛盾
  • 经济多极化推动政治多极化,美国独霸世界不得人心,中国将积极推进世界多极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

17.2 全球安全倡议

  • 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维护世界和平安全
  • 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道路,尊重各国领土主权,不干涉他国内政
  • 遵守联合国宪章,反对冷战思维、单边主义,不搞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
  • 构建各国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反对把本国安全建立在别国不安全的基础上
  • 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问题
  • 坚持统筹维护传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共同应对地区争端和全球性问题

17.3 西方和我国的人权观

  • 西方人权观:“人权高于主权”,借人权缘由侵犯他国利益
  • 我国人权观:国家主权是人权的基础和保障,国家内政是集体人权,由本国人民决定

17.4 “中国威胁论”

  • 西方国家敌视中国崛起,忧虑中国发展,“国强必霸”霸权逻辑的体现
  • 中国“不当头、不争霸、不称霸”,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18 文化多样化

18.1 含义和做法

  • 含义:两种文化在一个社会中相互碰撞和交流的趋势
  • 做法: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交流超越隔阂、互鉴超越冲突、共存超越优越

18.2 “文明冲突论”的有害性

  • 西方“文明冲突论”认为文化差异必然带来文明冲突
  • 文明冲突是西方制造“中国威胁论”的武器,反映了西方霸权观点和对中国的敌视

18.3 “普世价值”不如全人类共同价值

  • 西方“普世价值”视为资本主义价值观,将资产阶级利益说成社会全体人员利益,目的是从人民获取利益
  • 应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附 答题模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综合认知:侵略、性质、矛盾、任务、阶级

  • 侵略:面对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侵略
  • 性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 矛盾:为了解决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两对矛盾
  • 任务: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的两大任务
  • 阶级:中国各个阶级进行了反抗、探索和革命
  • 结果:最终历史选择了马主义、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

历次探索失败的原因

  • 内因:自己不行,领导阶级的局限性
  • 外因:别人不让。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不允许

历史意义

  • 对内意义
    • 宏观上
      • 对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 对民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对人民:共同富裕
    • 微观上
      • 政治上:反帝反封建
      • 经济上: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促进工商业发展
      • 文化上:思想启蒙、开启民智
  • 对外意义
    • 近代史阶段:反对国际帝国主义压迫,促进反侵略反殖民,促进无产阶级革命
    • 现代史阶段: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促进全球化、文化多样化

毛思想与中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为什么”类

  • 目标:为实现中国梦、建设现代化强国提供条件
  • 形式:进入新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主要矛盾的变化
  • 理论:是马列主义的继承,是中特社会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由制度决定,体现优越性,是历史必然
  • 使命宗旨:是党带领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使命,是群众生活富裕、安居乐业的条件,关系到人民利益和幸福生活,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充实

“为什么”类(五位一体)

  • 总体叙述:是中特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一,是政经文社生建设的环节,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步骤,是完善中特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
  • 经济
    • 是活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要
    • 是推进供给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举措
    • 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 政治
    • 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
    •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是全过程民主的重要环节
  • 文化
    • 文化是国之灵魂、民族之灵魂
    • 是激发全民族活力、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伟大复兴的需要
  • 社会
    • 让改革成果为全民所共享
    • 促进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
  • 生态
    • 建设美丽中国,是可持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 创造良好生活环境,为生态安全做贡献

“怎么做”类

  • 坚持党领导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 发挥制度优势
  • 坚持深化改革、进行制度改革
  • 形成社会风气
  • 发扬斗争精神
  • 只有这样,才能夺取新时代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民族复兴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

社会意识的作用

  • 思想保证
  • 精神动力
  • 智力支持
  • 凝聚力量
  • 昭示奋斗目标、提高精神境界、凝聚爱国情怀

参考文献

[1] 新东方在线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研究中心, 郝明, 徐涛, 王一珉. 考研政治主观题必背18题[M].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22.